朱海风书记论我校办学特色、发展机遇、办学思想、办学精神等
供稿:      |  编辑:    日期:2007年06月23日
    【编者按】:2007年6月出版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发表了我校党委书记朱海风教授的特稿论文《在办学实践中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文章认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且还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引导和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把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作为高校党的先进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为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在办学实践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之全局,将能否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当作检验和衡量高校党的先进建设成效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小的重要尺度,创造性地构建学校科学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该文对我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建立永葆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摘录文中有关我校校情和特色、机遇和挑战、构建内驱动力机制、大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以及情系水利、自强不息、创新为豪大学精神的内涵等内容刊登如下,希望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为我校内涵提升、协调发展多做贡献。
 
                             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求真务实,特色办学
    首先,要坚持基本国情、省情和高等教育形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更加主动适应河南省经济社会正在实现更大的跨越的形势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要科学把握学校特殊的校情和办学特色。目前我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的校情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她是一所省部共建的学校。这是学校的一大优势,也是学校的重要资源。第二,她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水利水电等学科是学科特色,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并行是教学特色,重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和横向科研课题是科研特色,从严治校、从严执教是管理特色,“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是人才培养特色,等等。我们一定要坚持特色兴校,只有把办学特色做大做强,学校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第三,她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这是最大的校情,其中包含了我校的位置、类型和任务等内容。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设成富有鲜明特色的水利电力大学,我们的定位是要逐步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这既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又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求我们树立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观念。第四,现在是两校区办学,新校区建设在逐步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还要不断探索和改进。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校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这些基本校情出发,居安思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二、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提高高校党委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1. 正确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发展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联系。高等教育规律既表现为教育的基本规律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体现,也表现为高等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高校的特殊使命和高等教育的规律,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识教育规律,把握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事,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除了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本领以外,必须认真学习和把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高校管理规律,把握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成为教育行家、管理专家。
    2. 善于抓住当前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全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竞相发展的态势又已形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以及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等,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社会又对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目前各个学校都在抢抓机遇、竞相发展,我们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当前,高等教育尤其是我校所面临的主要竞争有: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关于科研课题立项、自主创新的竞争;关于学校地位、品牌、声望提升的竞争;关于学生生源、就业的竞争,等等。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3. 勇于迎接新机遇的挑战。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也是我们兴校强校,解决我们眼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和治本之策。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站在全国、全省高等教育的大格局中来审视自己,正确分析和认识周边高校竞相发展的新态势,抓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更加重视提高质量的机遇,积极推动学校内涵提升、协调发展;抓住国家发布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新战略的机遇,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的机遇,加大国际合作办学步伐;抓住高校竞相发展的机遇,坚持走人才强校、特色发展之路等,集中全校的智慧和力量,将学校做优做大做强。
                   三、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着力构建学校科学发展的内驱动力机制
    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凝聚持续发展的合力,关键是“五靠”:一靠班子带动。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引导带动。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的领导核心。一方面它承载着把党的政治主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大使命;另一方面它还肩负着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的重要责任。因此,一个学校事业的成败,发展的快慢,关键在领导。二靠改革驱动。改革是推动事业前进的内在动力。为了承担起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双重使命,为了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包括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三靠创新推动。创新是高等学校的灵魂,是高等学校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在当今社会里,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高等学校面临着重大的社会选择和挑战。只有通过办学思想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创新以及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创造出自己的新优势,才能使学校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四靠全员发动。广大师生员工是办学的主体,党内和谐,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和谐,党员和其他师生员工之间的同心协力,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力量源泉。学校制定政策要反映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和愿望,抓工作要争取大家的理解、支持通过和拥护,要注意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五靠学习促动。要坚持不懈地的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拓展视野,提高效率,增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四、坚持坚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寻求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定位
    1. 明确大学理念
    所谓大学理念,即关于大学的理论和观念。它是关于大学的学说,是关于大学发展的理性思考。它主要回答大学“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大学办学中的灵魂性问题,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办学之基、特色之源”。它影响和左右着大学发展的方向、规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和特色,是指导和规范大学发展的最高原则。世界各国的成功办学经验证明,只要与时俱进,把握自身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确立正确办学理念,学校就能办好。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在它的指引下,学校虽历尽沧桑,但不断发展壮大,几十年来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培养了大批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弘扬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有着价值导向、精神熏陶、规范约束、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一系列极其重要的作用。追寻大学精神,塑造大学精神,弘扬大学精神,是激励和推进大学发展的需要,也是重铸和升华大学理念的需要。大学只有确立或保持远大的目标或理想,在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精神支撑之下,才能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特殊的历史铸就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学校的发展历史之中,更融入历代“华水人”的血脉之中,支撑着我校教职工在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团结奋斗,引领着学校不断前进。
    3. 认真总结,科学制定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办学者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科学概括,它主要解决定向、定责、定位、定路四个方面的问题,既是对过去办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指导和指引。一个高校要科学发展,必须科学总结、认真制定出符合本身实际、具有前瞻性的办学指导思想,并在办学过程中长期坚持。我校秉承长期形成的办学传统和经验,经过认真总结,反复论证,在教学评估中提出了适合我校实际,并能充分反映我校优势和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得到了评估专家的一致认可。
    4. 科学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高校办学必须坚持政策的连续性、规划的可持续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绝不能出现“一届班子一个调、一任领导一个号”的局面,更不能朝令夕改,失去决策、规划的严肃性。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共同的理想、美好的前景、正确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念,对于调动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协调各方面力量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至关重要。2004年,我们学校制定并颁布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园建设规划》,明确了今后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提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奋斗目标,勾画了学校的宏伟发展蓝图。我们一直坚持执行这些规划,并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我们正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高等教育方针,结合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水利电力事业发展的需要,正在认真地研究和制定《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十一五”规划》。这个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必将会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可低估的影响。
 
                      五、大力弘扬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自强不息、创新为豪的大学精神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中国大学的本质特征。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秉承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彰显了中国大学精神的光辉,以自己的行动丰富和充实了“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形成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我理解,这一精神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所谓“情系水利”,一是情系水利事业,二是情系水利科技,三是情系水利工程,四是情系华北水院及其办学特色,其实质是“爱国爱校爱水爱教”的情结,是华水人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的集中体现。所谓“自强不息”,一是指在顺境中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在逆境中励精图治、矢志不移;二是指在创业中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守业中居安思危、积极向上;三是指在竞争中敢为人先、力争双赢,在合作中善于学习、优势互补;四是指在成绩面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问题面前高度重视、迎难而上。其实质是“自醒自警自励自强”的豪气,是华水人的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1. 在顺境中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在逆境中励精图治、矢志不移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原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成立于1951年。它的命运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55年的办学过程中,它历经沧桑。它既有由无到有、由弱变强,直到今日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辉煌历史,又有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部分专业停招、“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三次搬迁四易校址等曲折历程。但是华水人在长期的办学生涯中无论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始终都能够情系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饱经磨难,期间停止上课、停止招生长达四年之久。1969年学院被战备疏散到河南林县,搬迁至河北岳城水库边上办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学院大部分教职工仍然坚守岗位,没有放弃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仍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水利水电建设人才,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建校5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情系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在顺境中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在逆境中刚毅坚卓、矢志不移”是我校办学精神的要点之一。
    2. 在创业中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守业中居安思危、积极向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身发展的历史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同时又是一部令人感动的守业史。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前身是北京水利水电学校。从1951年8月成立到1953年9月搬入北京西郊花园村校区,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其校址在北京就搬迁了4次。自1969年起,学院又经历了三次搬迁、四易校址(1969年学院由北京搬迁到岳城;1977年由岳城搬迁到邯郸;1990年学院主体由邯郸搬迁到郑州),主管部门多次变更等历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且得到不断壮大,其根本的经验就在于,学院有一大批情系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教职员工。他们继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我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形成了“在创业中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守业中居安思危、积极向上”的办学精神。这种精神是我校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支撑当今我校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3. 在竞争中敢为人先、力争双赢,在合作中善于学习、优势互补
    改革开放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内,随着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趋势的出现,各个学校都在抢抓机遇,竞相发展,我国高等院校之间出现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华北水院根据当今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果断地加入了这一历史潮流。一是根据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的趋势,以及我校本身规模不大、人数不多的特点,主动调整办学思路,坚持走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的道路。二是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加大国际合作步伐,走国际联合办学之路。三是抓住教育评估之机,多方吸引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走人才强校之路。四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在“水”字上做文章,走特色发展之路。目前我院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分别与国内或国外知名学府或办学机构建立了正常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每年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派中青年老师到国外境外进修、考察或开展科学研究。在合作过程中,一方面不骄傲自大,善于学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为我所用、壮大自己;另一方面也不妄自菲薄,勇于竞争,并且在竞争中敢为人先。因此,“在竞争中敢为人先、力争双赢,在合作中善于学习、优势互补”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办学精神的主要体现。
    4. 在成绩面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问题面前高度重视、迎难而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近20年来,有过抓住机遇的成功范例,也有过丧失机遇的沉痛遗憾,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如抓住机遇搬迁郑州、参与小浪底工程建设、实现高校持续扩招、实施东区征地扩建、积极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培养、引进了一大批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从而使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但是,我校作为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至今还没有一个博士学位点,从1981年至2003年的二十多年间仅增加1个硕士点,令人感到非常遗憾。总之“在成绩面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问题面前高度重视、迎难而上” 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办学精神的另一重要内容,应当大力弘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