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学梦何时圆 自将诗情寄华水
——记华水“门卫诗人”郝新华

“门卫诗人”郝新华在工作中
(摄影:龙腾云)
导读:近日,有几首诗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官微“华水苇渡”上火起来了。“华水校园打工感赋”、“咏华水”、“龙湾湖素描”、“水环路一瞥”、“教学三园小吟”……无不吸引着华水师生的目光。作者是我校一位刚刚来华水打工的老人,一位普通的教学楼门卫。
门卫?诗歌?看似没多大关系。但走近郝新华之后,这一切都有了答案。一位因为历史原因未曾圆梦大学却仍然向往大学生活的花甲老人,在经历了四十多年乡村教师生涯之后,来到华水校园,与年轻学生相伴,感受大学气息。吟诗抒怀,成了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诗歌,也带给华水学子一种“时不我待、珍惜光阴”的感悟。
生不逢时 求学之路多艰辛
“生不逢时终生憾,高等教育我无缘”,“幸哉打工进华水,文科九楼来值班”。郝新华老师原是周口一名乡村中学的退休教师,目前是我校九号文科楼的门卫,来到华水工作才二十多天,就深深喜欢上了这里。郝老师是“文革”期间的高中毕业生。十七岁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一直以看书赋诗为乐。为了满足自己学习的需求,他从各方搜集图书,并在县图书馆办理了借书证,不断给自己充电。从最初到现在,大概写了一万多首诗歌,其中也创作过小说、散文等。写诗慢慢地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只是那个大学的梦想,却未曾实现,心里十分遗憾。退休之后,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他没有选择颐养天年的生活,而是来到华水,在生命的暮年选择和一批青年人在一起,感受大学校园文化,完成自己一生的愿望和梦想。
今非昔比 后生幸运当珍惜
“忆及当年大学梦,而今未圆心悲伤。后生幸运当珍惜,学业成功当栋梁。”这两句诗是郝老师最深挚的感情流露。郝老师谈及文革特别是看到现在大学生幸福美好的生活时,总是感慨万千。在问起他曾经的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感受时,郝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当时条件艰苦,加上读书无用的社会风气,还有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为了挣得更多的工分养家糊口,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退学。看到很多爱学习的学生放弃学业回家劳动,我很痛心,不止一次去说服孩子的父母,提出自己出钱供给孩子教育的费用,最后有些还是没能成功说服。当时和家长谈话时,有的孩子一直在一旁哭泣,现在想想还是十分痛心……”。谈起往事,郝老师声音都哽咽了。
人过花甲 大学再续儿时梦
“一朝退休离教苑,慢品桃李味香浓”,“勤学好问我天性,学海遨游乐无穷”。郝老师在谈到晚年来华水的原因时讲,“之所以来到华水,来到这个青年人的世界里,主要是想在圆梦的同时,感受年轻人生命的朝气,而不是与老头、老太太为伍,如果那样的话,我就真的老了。”当记者问道老师对于现在生活是否满意的时候,郝老师满脸笑容地说道:“来到华水非常满意,大学生活非常丰富。来到这里,不求自己一个月有多少工资,也不求自己能得到什么,最大的愿望就好好感受一下大学的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怀揣梦想,心怀希望,不计得失,读书赋诗,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从郝老师身上看到了那一代人对梦想的不懈追寻,以及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生命的高度。采访结束后,“后生幸运当珍惜,学业成功做栋梁”这句话一直环绕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附:华水“门卫诗人”郝新华部分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