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献良策 群策群力谋发展——专题研讨班分组报道之四
供稿:      |  编辑:龙腾云    日期:2014年08月07日

 

围绕中心献良策 群策群力谋发展

——专题研讨班分组报道之四

 

    编者按:为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巩固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抓实抓好“立行立改”事项的整改落实,7月11日,我校“深入持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科学发展”研讨班正式拉开了帷幕。本次研讨班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注重实效,包括开班动员、实地培训、分组讨论、自行研究、小组汇报、交流总结等环节。在分组讨论中,大家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分十个小组六个专题,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很多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深入持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现将第五、第六小组研讨情况报道如下。

 

    日前,校党委副书记石品等27名干部教师在花园校区机械学院会议室,校纪委书记马英等25名干部教师在龙子湖校区外国语学院会议室,紧紧围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加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美丽校园和平安校园”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景中强教授表示,我校曾于2003、2008、2013年连续三届获得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作为省直唯一高校进入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候选行列,为本次创建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重在行动,其实质是要“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他认为,我校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的要求,以“巩固、提升、突破”为切入点,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着力点,以创建优美、和谐、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基础,以提高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为关键,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张占庞教授认为,全国文明单位这一荣誉,是展示单位形象的名片、是了解单位的窗口。因此,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非常必要。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发挥好四方面的作用,即干部的引领作用、榜样的模范作用、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以及不良现象曝光的警示作用。要让一些不文明现象,放在阳光下,通过透明的执行、群众的监督,将文明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董贵恒同志认为,“四个校园”建设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综合作用的结果;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建设和支撑。对校园环境建设,他提出了“景观小品建设”、“健身器材建设”、“监控设施的功能发挥”、“长效机制的探索”等建议,并对我校原来规划的水文化长廊、龙子湖校区景观湖、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新校区闲置土地管理、校内文明单位评比细则等提出了具体意见。

    张新中教授认为,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参与、重在建设、重在过程。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四个校园”建设与广大教职员工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只要认识到位,我们会做出很多实事。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一是从学校层面上看,要有一个创建的氛围、制度标准,要加大投入。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搞好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二是从职能层面上看,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联动、协同。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出效率。三是从个人层面上看,认真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约束好自己的家人、亲属。

    李幸福教授认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需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部门、各单位,从党员领导干部到普通教师,从辅导员到班导师,都要做到师生和谐、全员联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协同育人的效果。

    郭志芬同志建议,在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慎独、慎初、慎微”, 从小事做起,努力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积极为两个校区文明单位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勇教授认为,校园环境具有育人的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环境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优势,对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进行统一设计;学校要加大人文环境建设的投入,扩大人文、社科的文化学术交流。学校的“四个校园”建设也要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杨振中教授认为,制度建设在制定和执行方面都要合情合理。要依照“人性化+便于管理”的原则,设计要有目的、过程要合理,使得制度既深入人心、又便于执行。

    韩林山教授建议,提高学校两级管理水平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全员育人、协同育人方面,辅导员、班导师、专业任课教师一级管理人员,凡是能够和学生接触到的,都涉及到协同育人,要协调进行。目前的状况是,各忙其事、分散进行,效果不理想。二是在两校区办学定位方面,由于理、工专业之间的人才培养要相互协同,学生对专业课程也有必要交叉修读,因此,两个校区的专业布局等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整。

    张瑞珠教授认为,文明单位创建中,文明奖发放标准的制定是规范我们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的一个契机;制度的顶层设计和人性化制定是创建工作的抓手;协调联动的落实执行是创建工作的根本。

    李荣喜同志就新校区建设,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新校区建设要重视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新校区建设要逐步推进、重点突破。力争每年都能“投入一片、建成一片”。

    袁秀霞教授认为,健康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是具体的、现实的。为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应对预警和应急机制;二是要进一步提升对正能量的宣传、策划和报道;三是教师的体检项目要进行调整,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

    暑期学习研讨感悟方面,部分与会人员认为,通过聆听朱书记的报告并亲自前往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对焦裕禄精神产生的根源、历史和现实感召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阐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范,昭示着高尚的人生境界,是我们党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与学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民、务实、清廉”是高度契合的,与“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是相通的。今天,华水人深入持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必将为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科学发展、早日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意义方面,部分与会人员认为,这是继我校更名大学、博士点建设工作取得成功后,学校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华水人自豪感,提升华水人幸福指数的又一个工作抓手和平台,是学校谋求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要。华水人应该继续发扬华水精神,勇往直前、开拓进取,不懈怠、不等待。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以评促建,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和“四个校园”建设的关系方面,部分与会人员认为,它们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和谐校园是目的,包含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文明校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大学的职责和功能所在;美丽校园是广大师生安居乐业、博学笃行、立德向善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平安校园是根本,没有平安就不会有美丽,就不会有文明,更不会有和谐。因此,各单位要在创建过程中协调联动,决不能指望一两个单位完成全部工作。

    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四个校园”的具体措施方面,部分与会人员认为,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争创全国文明单位。近几年,随着省直等各单位对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日益重视,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此,我们必须勇敢面对,抱着“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心和“事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建设“四个校园”。二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调研,努力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要通过制度,明确职责、协调分工;要通过制度,约束、激励师生的行为;要通过制度,努力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中心统一协调、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分党委为主体、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文明建设运行管理体系。三是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牢记宗旨,让每一个华水人都知道,创建依靠谁、为了谁。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四个校园”,广大师生是最终的受益者,也是我们实现这个目的的践行者和依靠者。对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充分发扬广大师生的主人翁精神,努力提高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和思想认识,让文明无处不在,让和谐永驻华水。

    此外,与会人员还分别就学校的师德师风、学生管理、校园安保、家属区物业管理、校园文化环境、校园不文明的具体表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意见和建议。整个活动气氛热烈,讨论积极,达到了预期目的,效果很好。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对会上提出的初步思路、建议和措施,会后要进一步思考、总结和提升,争取向校党委提交一份科学、严谨的高质量研讨报告,为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美丽校园和平安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