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献良策 群策群力谋发展——专题研讨班分组报道之五
供稿:      |  编辑:龙腾云    日期:2014年08月09日

 

围绕中心献良策 群策群力谋发展

——专题研讨班分组报道之五

  

   编者按:为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巩固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抓实抓好“立行立改”事项的整改落实,7月11日,我校“深入持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科学发展”研讨班正式拉开了帷幕。本次研讨班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注重实效,包括开班动员、实地培训、分组讨论、自行研究、小组汇报、交流总结等环节。在分组讨论中,大家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分十个小组六个专题,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很多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深入持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现将第七、第八小组的研讨情况报道如下。

 

    日前,副校长徐建新等27名干部教师在龙子湖校区法学院会议室,副校长解伟等33名干部教师在龙子湖校区管理与经济学院会议室,紧紧围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进一步落实‘四个胜任力提升计划’,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这一主题,结合校党委书记朱海风《在“深入持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科学发展”研讨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学校印发的“四个胜任力提升计划”文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

    刘秉涛教授认为,学校提出“四个胜任力提升计划”,对学校内涵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校以工科为主,水利、土木、电力等学科发展较好,但有些学科与优势学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建议学校在人事管理上,可以参照其他高校,设置“科研助理”岗,人员编制由学校解决,工资由导师发放,用科研经费支出,以提高弱势学科的科研水平。

    乔德福教授认为,提升学校的科研创新水平,准确定位很关键。建议学校根据不同的学科分类进行不同的定位,优势学科从全国角度定位,文科类学科从全省角度定位。定位之后,学校和学院要创造机会、提供便利,使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有几位教师能经常参加全国、全省的学术会议,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流,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个人也要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不断积累。如果有几个人共同在同一领域开展研究,就可以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另外,学校工科现在有实验室,建议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也建设一些文科类的学科资料室、数据库等。

    黄建水教授对“四个胜任力提升”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教育教学胜任力提升方面,教研室的能动性发挥不够,要适当提高教研室主任的待遇,同时还要解决好新、老教师之间的配合。科研创新胜任力提升方面,建议学校参照其他高校做法,设立“人文社科处”,与科技处共同管理文科类的科研工作。管理服务胜任力方面,除了针对文科的机构进行调整外,要对科研津贴的分配方法进行改革。文化传承创新胜任力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规划,尽量体现出华水特色和水文化特色。

    李志国副教授认为,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这样发展下去,会造成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不平衡。有的教师在科研工作之后,会把科研工作中的方法、成果等运用到教学中,从而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建议全体教师都认真研究思考“如何把教学、科研联系在一起”,两方面共同进步。“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问题,广大管理服务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把好的理念融入到服务师生的过程中。

    朱铁群教授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经验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说,科研工作搞好了,对教学工作是极大地促进,教学中的许多基础知识会更加牢固,对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广大教师都有搞科研的热情,但是也有困难。比如缺少科研团队,教师之间的协同和配合不够;教师之间、教研室内部、各学院之间的交流也不多,走出校门与校外同行交流的也不够。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机会,让更多的教师在科研上有更广泛的交流。

    张昕教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学校的文件不少,制度也比较完善,但个别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表现在师德师风方面,个别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工作有应付现象,教学质量不高。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使爱校兴校的责任感更加深入人心。

    刘华涛教授建议,学校对教学团队的培育,应该划分层次,尤其对弱势学科更应该扶持并加强培育。针对设立的不同层次,划分不同的标准,从而使弱势学科得到培育,努力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王学军教授谈到,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我们应该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从目前学校的教学情况看,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与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针对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资格证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训。科研工作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倡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抓住这个机会,多为社会服务。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前两年有相应的规划,但落实得还不够,建议学校每年安排足够的资金,逐步落实到位。

    饶明奇教授认为,文化传承创新胜任力提升方面,要注重理念文化的建设。比如,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分类管理的理念、分层管理的理念、约束为主的理念、效益的理念、抓小事的理念等。教育教学胜任力提升方面,年轻教师的培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的培育,学校应该统筹安排,均衡发展。

    张加民教授认为,在目前学校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把队伍做大的难度非常大,要下功夫想办法把队伍做强,“四个胜任力提升计划”的提出恰逢其时。学校要积极研究并提出队伍建设的方案,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知名教授等领军式人物以及紧缺专业的优秀博士;要分类指导,专兼职结合,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要做好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切实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使每个新任青年教师参加1个团队、配备1名指导教师、主持或参与1个研究项目,切实提高新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要建立健全重点突出、覆盖全面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进修学习的管理办法。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定向培养”的原则,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期进修与短期进修相结合、脱产进修与在职进修相结合、国内进修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等多种模式,构建多元化、开放性的进修培养体系,不断扩大教师进修学习的覆盖面,增强教师进修的针对性。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的八大项目:中青年教师出国(境)研修项目、中青年教师博士化项目、中青年教师外语培训项目、新任教师教学技能提高项目、中青年教师国内进修项目、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锻炼项目、中青年教师导师制项目以及中青年教学名师培育项目。

    同时,部分与会人员还提出了以下八点意见。一是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每一个教职工都要把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更加重视立德树人,让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成为共识。二是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多方位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包括更加重视一线教师的合理利益,如职称评定、津贴分配、项目申报、评优评先、生活服务等。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考核体系,特别是要探索建立分类考核、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科学考核办法,让广大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潜力。四是管理服务部门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广大教师和学生成长,建议各部门都制定切合实际的能力提升实施细则。五是要树立学校的文化品牌,发挥我校的优良传统,建立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文化新品牌,更加重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六是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以更大的力度,积极鼓励科研方面的大项目、直接产生生产效益的项目和创新型科研项目等。七是要搭建更多的“领导、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增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后劲。八是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加大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把好的文件精神贯彻好、落实好、见实效。

    研讨现场,大家积极发言,气氛热烈,一致认为,在我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中,举办这次研讨班非常必要、非常及时。通过研讨,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对“四个胜任力提升计划”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对落实好“四个胜任力提升计划”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