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工作会议
供稿:徐存东[水利学院      |  编辑:龙腾云    日期:2014年06月25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出席会议并发言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张水潮出席会议并讲话

校党委书记朱海风为王光谦院士等颁发聘书

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校长严大考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心主任、副校长刘汉东主持会议并介绍中心工作情况

中心副主任、副校长徐建新主持会议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工作会议现场

(摄影:龙腾云)

    6月22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4年度工作会议在我校龙子湖校区协同创新中心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之平、四川大学副校长许唯临、西安理工大学教授黄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运华、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国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段爱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渊军、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刘剑等人应邀参加会议。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张水潮、我校党委书记朱海风、校长严大考、副校长刘汉东、副校长徐建新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心团队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心主任刘汉东、中心副主任徐建新共同主持。

    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我校校长严大考致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领导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期望各位继续对中心的建设提供支持与帮助,并宣读了中心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名单。校党委书记朱海风向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及团队带头人颁发了聘书。中心主任刘汉东从中心的立项过程、中心的运行模式、建设和发展目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心发展规划及建设情况。

    王光谦院士作为嘉宾进行了发言。王院士指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计划(又称“2011计划”)是我国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协同创新中心的的建设核心是管理机制创新,要重点思考如何集中各协同单位的优势,把握好关键问题,努力做好几件重要的事情,以实现科研的重大突破;协同创新工作开展应区别于传统的科研项目模式,要通过内部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活力,促进科研工作全面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张水潮就河南省开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了介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起步较早,目前全省已经认定了两批共25家协同单位;每个协同创新中心都各具特色,其建设的目标是“河南急需、国内一流”。其中,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是以水利为特色、面向河南省建设发展关键需求而设立的;省级管理部门今后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健康、快速发展。

    会议讨论了中心的章程和建设发展规划。参会代表积极发言,探讨了协同创新建设的重要意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心建设发展中需要注重的问题,就中心拟突破的关键技术、需要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指导意见。各协同单位负责人均表示,将全力配合和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努力完成中心建设任务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