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长谢伏瞻为包括我校在内的第二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授牌
供稿:徐存东 刘雪梅[水利学院 科技处      |  编辑:龙腾云    日期:2014年01月03日

河南省省长谢伏瞻为我校首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授牌   

    2014年1月2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全省高校协同创新推进工作座谈会。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参加会议,听取各单位代表对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为包括我校在内的河南省第二批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授牌。副省长徐济超主持会议。

    我校校长严大考、副校长刘汉东、科技处处长刘雪梅、水利学院副院长徐存东参加了会议。校长严大考作为“中原经济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上台领取了铭牌。

    “协同创新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又称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精神,河南省于2012年启动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我校于2013年6月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开展了“中原经济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2013年8月获得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审批,《中心发展规划(2013-2016)》于2013年11月顺利通过评审。该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申报获批的第一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按照“中原经济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中心的管理机构由管委会、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构成,中心设置水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障工程4个研究平台,研究平台下共设12个研究方向,并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中心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平台。

    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为:一是探索和创新中心管理机制;二是汇聚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团队;三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出高层次成果。中心将按照“河南急需、国内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以中原经济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中原经济区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管理薄弱、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污染严重和水生态脆弱等重大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培养一批水资源保障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端实用型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为中原经济区水利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障等基础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的科技支撑,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引领我省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文明的科技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