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我校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会议。朱海风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严大考以及党委副书记许琰、副校长石品等在校领导出席了会议,全校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各教职工代表团团长参加了会议。
朱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30年前的今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日子,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年12月18至24日,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三十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强大引擎。必须把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命题作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我校的改革与整个国家的改革是同步的,我们对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就是要落实到我校关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实际思路、实际措施、实际行动上。今天我们全校上下共同商讨如何深化以津贴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把津贴分配实施方案讨论好、修改好、完善好、实施好,就是一个最好的纪念。
朱书记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践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实践第一的观点不难记、不难懂,但一经付诸实践,必将产生巨大的威力。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实践特色和实践需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扎扎实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实践上下功夫,努力达到“党员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要求。
第二、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实质上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现在更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继续解放思想,其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过去,总结经验教训;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现实,认清形势和任务;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未来,规划学校发展,从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再谋新篇。
第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津贴分配方法改革。同时,坚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方针,谋划好学校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
当前,尤其要强调,贯彻“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要注意克服“以分为本”、“以物为本”、“以官为本”、“重功利、轻人性”、“重智育、轻德育”、“重共性、轻个性”、“重硬件、轻软件”等倾向,推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质量评估等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四、要善于总结和运用改革的基本经验,用以指导我们今后各项改革,特别是现在要把津贴分配改革方案修订好、完善好。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力度与发展的速度、与群众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民主管理之间的关系,采取渐进式改革,逐步将改革引向深入,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朱书记重点分析了我国改革的渐进式特点。渐进式改革是指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采取循序渐进的、有步骤、分阶段的方式推进改革。我国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原因,一是改革具有探索性,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二是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不一样、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不平衡,社会成员的承载和接受能力有差异,条件、环境等千差万别,必须立足现实,区别对待,梯次推进。且不说我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即使是某一局部改革,也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既需要找准突破口、单兵突破,也需要各方协同、形成合力,但这又并非易事。三是改革需要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参与。改革需要有动机,更需要有动力,需要大多数人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但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调整,而收益在时段的分布上又常常不均匀。需要让应得者得,同时对失者也需要有一定补偿和保障;需要使得者、多得者更明智,也需要让失者、少得者心服口服,就不能一味图快,不可能一步到位。四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起来也很不易。强者要效率,弱者要公平。过去我党提出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再分配兼顾公平,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求高了,真正做成民心工程,难度也自然会增大。五是改革必须保持稳定。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要考虑到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承受能力,要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进度,这也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渐进式改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改革时间较长容易产生新的问题等等,但从其成功的概率比较高来看,它符合国情、省情、校情。
朱书记指出,我校《校内津贴分配实施方案》,是对近年来学校发展变化和教职工呼声的积极回应。应该肯定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方式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学校校情、符合广大教职工根本利益和迫切要求的,有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个方案出台的过程也是一个推进学校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是一个力求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突出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对2002年校内津贴分配改革方案的一次重大调整。这项改革,关乎学校的发展导向,关乎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较为复杂,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要正确把握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经验,要有紧迫感,积极推进,但不能一味贪快,要尽可能把方案做得更科学一些、更完善一些,要争取让多数人满意,必须积极地而又稳妥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