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校结对提升集体备课研讨会
供稿: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李晔|摄影:刘叶   |  初审:张梅   |  终审:樊要玲    日期:2025年10月26日

10月24日,我校召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校结对提升集体备课研讨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张梅名师工作室主办。校党委书记王笃波、校党委副书记焦爱萍出席会议,省内11所结对提升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慧敏主持。

焦爱萍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以及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等情况。焦爱萍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从顶层设计、资源投入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推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作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希望通过此次集体备课研讨会,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深入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深化校际合作,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梅作主题汇报,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汇报了学院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要做法,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对照及学理逻辑进行整体讲解。

主备课教师发言环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卢保娣、郑州工商学院赵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余佳莹、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姬迎喜进行分享,分别围绕“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复兴信心”“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了融入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踊跃发言,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融入的内在逻辑、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为推进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笃波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内的各门思政课,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通过此次集体备课研讨,达到了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交流提升的目的,要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全面提升教研水平。

就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思政课,王笃波提出三点意见。一要把准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价值引领,深刻思考“为什么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结晶,饱含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和使命担当,将其融入思政课,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育人为本,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认识融入的重大意义,不仅传播知识体系,更要注重价值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要讲清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二要把准思政课的本质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素养,深刻思考“融什么”。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丰富内容,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要注重方式方法,从一个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讲深,最后触类旁通,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改革,善用鲜活的案例,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三要把准思政课的实践要求,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深刻思考“怎么融”。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研学等多种形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深入进行学情分析,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业就业等现实问题,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王笃波指出,开展高校结对提升工作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举措,集体备课研讨是校际合作的良好开端,更是长期合作共建的抓手,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结对提升共同体,形成协作育人的聚合效应,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本次集体备课研讨会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结合所在高校思政课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