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黄河研究院
| 编辑:李晔
| 初审:王富强
| 终审:梁丽丽
日期:2025年04月14日
4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全国环境地学大会在武汉召开。校长刘俊国教授应邀出席大会,作为联合召集人主办了“水资源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场并作主旨报告。本届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陶澍担任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李建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地学三处处长刘羽、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分别做了题为“全球植被生长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环境地球化学发展战略初步思考”“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Planetary Health”“环境地学的几个前沿热点问题”的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代表第三届环境地学大会承办单位做了介绍。
校长刘俊国教授、南京大学吴吉春教授与清华大学杨大文教授作为共同召集人主持了“水资源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场,并做了题为“澜湄流域骤旱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主旨报告。报告阐明了澜湄流域骤旱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了骤旱前期大气环流模式的演变特征,定量评估了气象因子的贡献度,并解析了破纪录骤旱事件的大气环流驱动机制,为澜湄水资源合作与水旱灾害防控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该分会场,来自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单位的18位专家分别做了精彩报告。来自清华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单位的17位青年学者快闪介绍了科研成果,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推动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环境地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核心支撑学科,环境地学肩负着破解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难题,支撑“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环境地学大会每两年一届,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和多个全国一级学会倡议,国内环境地学领域多名领军科学家发起,首届全国环境地学大会2023年4月由南方科技大学主办,得到了我国地学界及相关学科领域同仁的积极响应,有力推动了我国环境地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开启了环境地学学科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