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教授Hojeong Kang、特聘研究员Masoud Irannezhad为我校师生授课
供稿:   党委人才工作部    |  编辑:李晔   |  初审:康长春   |  终审:梁丽丽    日期:2025年09月11日

为发挥我校高层次人才效能,拓宽师生国际学术视野,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9月9日上午,我校新入职全职教授Hojeong Kang、特聘研究员Masoud Irannezhad为广大师生全英文授课。

Hojeong Kang教授以“Soil microbes as a driver of global carbon cycle”为题,详细介绍了湿地微生物系统对碳磷循环及甲烷排放的影响,明确了全球甲烷的来源与去除过程,从微观到宏观层面揭示了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的生物反馈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Masoud Irannezhad研究员授课题目为“Historical Variability and Trends in Precipitation Across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描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目前面临监测站点分布不均、跨境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利用多源网格化降水数据集,进一步揭示了流域降水长期的变率特征和变化趋势。

在交流互动环节,在场师生与两位学者探讨交流,围绕土壤微生物领域研究展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学术生涯规划等开展深入的交流,两位学者为师生提供了兼具细致性与实操性的意见建议,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学校将持续坚持“引育并举、人尽其才”的理念,进一步发挥校内高层次人才效能,不断构建常态化、高水平的学术对话机制,营造开放包容、交叉融合的学术生态,助力广大师生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水利学院、水资源学院、生态环境学院、黄河研究院等师生参加学术报告会。

报告人简介:

Hojeong Kang现入职我校黄河研究院,全职教授,是国际环境与水利领域知名学者,曾任韩国延世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学院系主任,主要从事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交互作用的研究。

Masoud Irannezhad现为我校特聘研究员,芬兰奥卢大学高级研究员,长期从事水和气候、气候风险评估、水-能-粮纽带关系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