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上吹奏黄河泥埙。
“今天第一次用黄河泥捏制乐器,这体验太神奇啦!”“原来黄河泥埙上的花纹描绘的是滔滔黄河九曲连环,好美呀!”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第二报告厅里座无虚席,特别是围在讲台前的大学生们,手拿泥埙,神采飞扬,他们彼此讲述着自己第一次制作泥埙和吹奏埙乐的激动心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家王建,在指导学生手工制作黄河泥埙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王建,正在为同学们讲述黄河泥埙的前世今生。王建老师不时地举起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泥埙,仔细地为同学们讲解埙的起源、历史与发展,随后,王建老师又吹奏了一首首经典曲目,向同学们展示黄河泥埙的魅力。浑厚有力的《沧海一声笑》、古朴深沉的《敢问路在何方》、娓娓动听的《茉莉花》,全场沉醉在千年古韵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黄河泥埙的魅力,王建老师把从黄河岸边采集来的黄河泥带到了课堂上,现场指导同学们揉搓、造型、封口、打孔,手工制作黄河泥埙,引得同学们赞叹不已。
“我们这里的黄河泥会‘唱歌’,这些泥巴拿起来就是千年文化。”王建老师动情地对同学们说:“黄河泥埙,是古老的民间乐器,它代表了深厚的黄河文明,更传承着悠久的中华文脉。”

黄河泥埙
在现场,同学们手拿泥埙,心生欢喜,不但体悟到中原民间艺术的美,更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老师,你的泥埙吹得太好了!特别是模仿鸟叫声的那段,栩栩如生,还能吹奏出很恐怖的音乐,动听,有趣。”两个小时的《音乐鉴赏》课转眼结束了,可是同学们意犹未尽,围在王建老师身边,不肯离去,千年黄河艺术的种子将默默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的第二报告厅里,学生们热情高涨地吹奏黄河泥埙。
据了解,近几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不断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率先在公共艺术课程《音乐鉴赏》中开展“小器乐进课堂”活动,在传统理论讲授的同时,注重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教学,着力增加大学生艺术实践机会,有效提高了大学生艺术素养。2020年伊始,该校将黄河泥埙引入《音乐鉴赏》课堂,并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展现场教学。这种做法不仅赋予了“小器乐进课堂”新的内容与形式,更促进了艺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公共艺术课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出了新模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毕雪燕介绍:“下一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将通过与焦作武陟黄河嘉应观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更新颖的艺术实践形式、更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努力办好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公共艺术教育。”
https://www.henandaily.cn/content/2021/0111/27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