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百城千县万村主题调研行]河南周口鹿邑夏庄村:从“三无村”到“流量村”的嬗变之路
(编辑: 刘春杰 |供稿: 中国日报 日期:2020年11月11日 )

河南周口鹿邑县夏庄行政村位于豫皖交界处,这里是老子故里、曹魏三国遗址武平古城所在地,也是自古以来的“天下粮仓”。

走进夏庄村,村子里小楼房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桂花香气扑鼻而来。文化广场上,村民有的三三两两在散步、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跳广场舞,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一切都在诉说着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

夏庄行政村下辖夏庄、刘庄和陈楼三个自然村,现有人口528户,2108人,2147亩耕地。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47人。由于过去长期依赖传统农业种植,缺乏资源优势,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遭遇瓶颈。2015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开始定点帮扶夏庄村。短短五年时间,夏庄村从一个一穷二白的“三无村”,逆袭成为自带流量的“网红村”,实现了人均收入三倍增。

摸清家底,找对发展路子

夏庄村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处,共有525户2098人。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定点帮扶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没有特色种植产业,地里种植的是传统的小麦、玉米,主要经济收入靠村民外出做工程建筑为主,村居环境脏乱差,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鹿邑县邱集乡夏庄村第一书记司保江犹记得,初到夏庄时,映入眼帘的是贫困落后的乡村面貌,是31户贫困户渴求改变的目光,是全村党员干部期盼发展的希望。司保江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为这个“家”做点什么。那一夜,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第二天就给村里建立了“魅力夏庄”微信公众号,并给自己命名为“夏庄仁”。

入村不到一个月,这个拿粉笔在教室里给大学生上专业课、用幻灯片在会场上做报告的大学老师靠着韧性,逐一拜访了夏庄村的老党员、两委干部、乡贤、普通农户、贫困户,走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把村情民意摸清吃透,做到了做到了“四个搞清楚”和“两个准确把握”,即:搞清楚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搞清楚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搞清楚脱贫规划的实施情况、搞清楚产业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准确把握村民群众最想最盼的急事难事,准确把握村里下步发展的目标任务。

在大量走访了解的基础上,司保江总结了豫东地区平原农村资源特点,很精炼的概括为为“无三色”,即无黑色矿产资源、无绿色山水旅游资源、无特色地标性农产品资源。

摸清了底子,他充分发挥高校在电子商务和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资源优势,邀请电子商务专家对夏庄村乃至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农产品上行工作进行规划、开展培训,邀请规划设计领域专家对夏庄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探索可落地实施的“互联网+一红二绿三产业”发展规划,短期开展村容村貌改造、提升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中长期着力实现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力基石

夏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面积约650平方米,累计投资40多万元,配套建有村室办公场地、农村书屋、党建文化宣传栏、健身器材、篮球场等。

“这里以前是个三间破房子的旧队部,门口是个臭河沟,居民没有文化活动场地,村里也没有公共服务中心。”夏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作全说。

司保江坚信,唯有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紧密结合,才能抓好脱贫攻坚。为此,在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带头清理街道垃圾;着力完善党员活动室建设、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建设、村文化广播站建设等。夏庄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村务和党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确保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进一步筑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石。

产业发展,扛起乡村振兴大任

针对夏庄村缺乏现代农业生产和企业管理理念,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四处学习考察。他个人的私家车,也成了村里的公用车,只要一听说附近有什么好的产业项目,他立刻拉上村民就出发,3年来跑了10多万公里。如今夏庄村现拥有6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3家个体工商户、2家企业公司,实现大棚黄瓜、艳红辣椒等经济作物规模种植,新建羊绒衫缝盘加工、化妆刷尾毛生产、鞋面制作3个产品生产线。

要想农村产业走向市场,首先要节约成本,司保江提出了“挖三闲”,即闲置土地资源、闲置房屋资源、闲散劳动力资源。他带领村民把闲置的校舍、教堂、宅基地等改造成扶贫工程、生产车间,把废弃的坑塘、垃圾堆改建成光伏电站、文化广场,把留守老人、在家妇女组织起来务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竞争力。建立了爱心超市积分兑换,通过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

要扩大销售增加订单,实现“互联网+”,司保江提出要“破三难”,即农业产品上行产品难,非标准化产品网货难,缺乏专业人才网销难。为了一个包装,他与村民半夜驱车几十公里到邻县考察泡沫箱。为了增加产品影响力,他自己代言做产品质量背书,面对疫情更是成为了网红开展直播带货。为了获知客户体验,他常常自己买下产品自费参加展会、赠送亲朋好友听取反馈意见。

精准扶贫,撑起贫困户生活一片天

常年瘫痪在床的刘继增,曾是夏庄村的重度贫困户。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4个上学的孩子,一家人全靠爱人一个人打拼,生活看不到出路。改变始于党的扶贫政策实施,特别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定点帮扶夏庄后,给包括刘继增在内的夏庄村干部群众带来了幸福的希望。

住了新房。过去,夏庄村的贫困户村民大多“蜗居”在破旧的土坯房中。为彻底解决村民的住房安全问题,村里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和“六改一增”。实施危房改造后,又配备了桌椅衣柜等家具,添置了电视机,安装了水冲式厕所。细心的司保江还给刘继增专门买了瘫痪病人专用床,每到夏天更换窗纱、玻璃,冬天及时把电暖气、暖手宝送到家,并落实电费补贴。

多了收入。日子难熬,说到底是没有稳定收入。在司保江和村里的关心下,刘继增爱人通过黄瓜大棚务工、制衣厂保洁、毛刷厂捆羊毛、村庄夜间巡逻公益性劳务等大大增加了收入。穷了大半辈子的刘继增家,现在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越来越甜。

刘继增的幸福故事是整个夏庄村幸福故事的缩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定点帮扶夏庄村以来,夏庄村坚持党建引领,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坚持因户施策,让脱贫药方“准”起来;坚持产业为本,让长效支撑“稳”起来;坚持基础先行,让村庄环境“美”起来;坚持补齐短板,让公共服务“优”起来;坚持群众主体,让内生动力“激”起来。

如今,夏庄村已顺利脱贫摘帽,华丽转身为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人居环境示范村、省级森林乡村、省健康乡村、省妇联“四组一队”示范村,被授予周口市巧媳妇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011/10/WS5faa562ea3101e7ce972ec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