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朱赛
| 编辑:李晔 |摄影:刘叶
| 初审:张梅
| 终审:梁丽丽
日期:2025年05月22日

2025年5月20日,校长刘俊国教授在龙子湖校区二号教学楼2204教室为2023级汪胡桢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题为“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立足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与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从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的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任务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目标体系与行动纲领,引发青年学子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深入思考。
刘俊国校长以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纲,结合自身学术研究与教育管理经验,以中美教育对比为切入点,分析了全球教育竞争格局下我国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他指出,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教育强国建设需统筹“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要立足本土实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
刘俊国校长结合学校“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以学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战略中的实践成果为例,阐释了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的责任担当。
课后,刘俊国校长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寄语青年学子:教育强国建设是一场“接力跑”,新时代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现场学生纷纷表示,校长的授课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实际,激发了他们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